0.6元2022-08-29 15:38:15
建立四翅滨藜的灌木饲料林,对于气候 干旱、草场产草量低、牛羊饲草严重不足的地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目前的饲料供应缺口很大。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饲料需求量约为2亿吨,但生产总量只有7400万吨左右。
四翅滨藜为准常绿灌木,高1~2米。 枝条密集,树干灰黄色,嫩枝灰绿色。叶互生, 条型和披针型,全绿,长1.5~6.8厘米;叶正面绿色, 稍有白色粉粒,叶背面灰绿色粉粒较多。无明显主茎,分枝较多,当年生嫩枝绿色或绿红色,木质化枝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有裂纹。花单性或两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花期5~7月。胞果有不规则的果翅2~4枚, 果翅为膜质,种子卵形,7月中下旬开始挂果,9月下旬成熟,种子有后熟作用。
四翅滨藜属于自由授粉植物,其子代分化十分明显,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类型,干型有直立型、匍匐型;叶有常绿、准常绿,大叶型和小叶型;枝条有干梢、不干梢型。
四翅滨藜自我国 1989 年首次引入四翅滨藜以来, 经十几年的引种试验及研究, 证明四翅滨藜具有抗旱、抗寒、抗盐碱、速生、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集改良土壤、风固沙和饲料应用于一体,四翅滨藜是适合我国盐碱地、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种植的优良灌木树种。现已在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山西、吉林、河北等省的林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肉苁蓉传统寄主植物为藜科植物梭梭,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等特性,以梭梭为寄主植物种植肉苁蓉已经获得了成功,但梭梭年生长量较小,经济价值较低。为了解决传统寄主植物的弊端,以四翅滨藜为寄主植物的肉苁蓉,四翅滨藜和梭梭都属于藜科属植物,两者基源相同,这为接种肉苁蓉提供了科学依据,四翅滨藜生物量大,接种成功可为肉苁蓉提供更多的养分,有益于肉苁蓉的生长,研究表明,四翅滨藜在高盐碱地的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红柳、多枝柽柳、梭梭等抗盐碱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