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元2022-04-19 00:06:35
导轨架重(共需17节标准节,标准节重150kg):150kg×17=2550kg,
施工升降机自重标准值:Pk=((2000×2+1350+0×2+600+2550)+2000×2)×10/1000=125kN;
施工升降机自重设计值:P=n×Pk=2×125=250kN;
施工升降机基础自重设计值:
Pj=γ0×1.3×L×d×h×25=1×1.3×6×4×0.3×25=234kN
P=P+Pj=250+234=484kN
三、梁板下钢管结构验算
支撑类型 扣件式钢管支撑架 支撑高度h0(m) 4.2
支撑钢管类型 Φ48×3.5 立杆纵向间距la(m) 0.9
立杆横向间距lb(m) 0.9 立杆水平杆步距h(m),顶部段、非顶部段 0.6、1.2
剪刀撑设置类型 加强型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1.94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 2.181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30
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 0.2
立柱截面回转半径i(mm) 15.8 立柱截面面积A(mm2) 489
楼板均布荷载:q=P/(L×d )=484/(6×4)=20.167kN/m2
设梁板下Φ48×3.5mm钢管@0.9m×0.9m 支承上部施工升降机荷重,混凝土结构自重由结构自身承担,则:
N=(NGK+γ0×γL×1.5×NQK)×la×lb=(20.167+1×0.9×1.5×1)×0.9×0.9=17.429kN
安全梯笼的使用环境:
(1)珠江河道广州段受潮汐影响显著。潮汐性质与珠江口基本相似,属不正规的半日混合潮型。潮汐性质一日内潮汐两涨两落,日潮不等现象显著。
(2)珠江口为弱潮河口,虎门以外的伶仃洋是一个喇叭型河口,在外海传入的潮波传播过程中,受到地形的影响,发生反射迭合,波能积聚,波幅增高,平均潮差由赤湾的1.36m,沿程递增到舢舨洲为1.6m,潮波进入狮子洋后,继续向上游传播,由于受上游径流下压与河床边界条件的影响,能量逐渐消减。潮差也沿程递减,潮差由黄埔的1.63m减至上游浮标厂附近的1.37m。
珠江河道由于受河床及两岸地形的约束,水流具往复流特点。工程所在河段由于涨潮潮流受迳流下压,落潮时迳流与落潮流一起下泄,因此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涨潮历时越往上游越短,落潮历时则相对增长。根据1991年12月23~25日及1992年7月7~9日在海心沙断面的潮流实测资料:涨潮最大流速(表层)为1.05m/秒,流向约340度,落潮最大流速为1.22m/s(中层),流向约170度。枯水期涨潮段平均流速0.40m/s,平均流向345度,落潮段平均流速为0.58m/s,平均流向174度。洪水期涨潮段平均流速0.28m/s,平均流向为341度,落潮段平均流速为0.61m/s,平均流向为174度。
安全梯笼的使用地质情况说明:
(1)本勘察区段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①层填土层、第②-2层粉细砂和第③层风化岩中,受大气降水及江水的影响,与江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第②-1层淤泥、第②-3层粉质黏土均属本场地内的相对隔水层。
(2)陆域各孔地下水位赋存情况见附表:《勘探点一览表》,水域部分水面高程与陆域钻孔水位基本齐平。
8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拟建场地北侧临珠江,补给受潮汐、大气降水以及临近的珠江水系影响,排泄主要表现为大气蒸发和渗流。
第2章施工对既有有轨电车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基坑开挖深度为开挖深度为4.65m,基坑支护桩外边线距离有轨电车距离有轨电车轨道道床结构外连线的最小水平投影净距为3.5m,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保护技术规范》,结构外侧0.7~1.0倍开挖深度范围内为显著影响区(B),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结构与外部作业的最小相对净距在0.5倍~1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接近程度为接近(Ⅱ)。由于基坑开挖范围内地层由上到下为<1-1>杂填土、<1-2>素填土、<2-2>粉细砂,围岩级别为Ⅵ级,影响需要增加一级,故本工程对有轨电车轨道道床的影响等级为特级。
(4)考虑到有轨电车公司对安全梯笼的要求,钢结构必须在夜间有轨电车停运期间才能施工,也就是近5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对于这段时间内,整个工程基本只能晚上作业,白天完全处于窝工状态。
(5)综合以上情况描述,为了能够满足有轨电车公司提前施工轨行区上方钢结构楼板作为有轨电车防护棚,降低施工作业风险,同时也为了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业主要求的节点,我方提出进行安全梯笼的设计方案优化,请业主及设计单位予以支持。
(1)总体优化原则:由于南侧施工周期短,北侧施工周期长,主要考虑进行北侧安全梯笼设计优化。
(2)北侧靠近有轨电车地下室部分C轴钢结构立柱(除7~9轴转换梁位置钢结构),由原设计混凝土柱顶立安全梯笼优化为钢结构直接从地下室底板上立柱,在地下室高度范围内(嵌固端),钢结构柱内由设计考虑是否需要填充微膨胀混凝土。
(3)北侧7~9轴交C轴钢结构立柱,由原设计采用转换梁上立柱优化为转换梁在底板上设置(上反结构形式),钢结构也从转换梁上立柱,由于7~9轴区域建筑做法为消防水池,不影响具体的使用功能。
安全梯笼连墙件表面应刷红色醒目油漆,便于检查和警示。
(2)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
(3)连墙件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有困难时,应采用可靠措施固定。连墙件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4)连墙件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5)连墙件的间距应根据设计计算规定,并应符合下表“连墙件布置的最大间距”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