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面议2023-04-01 02:59:31
现代仿品因窑温技术的提高,得到了稳定控制,呈色会比较稳定,但是为了呈现出真品的晕散可能会添加多一层色剂进行配调,但是不难看出晕散仿制是比较规则的分布且不自然的。
釉里红系创烧于六百三十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由于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
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改变了以前只绘一色之单调。青红两色互相衬托,显得分外娇娆,令人赏心悦目。清康熙年间又烧制成功了失传已久的釉里红,其呈色较为稳定。到雍正期间,色调鲜红的釉里红,显色稳定精美;所绘制的图案,烧制后线条清晰,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釉里红烧制条件苛刻,对窑室气氛要求比青花严格,故成功率低。加上烧制时工艺技术掌握难度大,从元末和洪武烧制的釉里红器皿来看,红色多数不够纯正,呈色偏向灰褐,色鲜的极少。而直到永乐、宣德时才烧出呈色红艳如宝石的釉里红,但产品甚少。到了成化时由于工艺简便的釉上彩代替了釉里红,造成釉里红一度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