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面议2023-04-01 02:59:31
史书记载,斗彩鸡缸杯为成化皇帝年明宪宗朱见深使用的酒杯,由景德镇御窑厂烧制。所谓的“斗彩”是指彩瓷彩绘上的一种工艺,先用青花在坯体上描绘图案轮廓。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来填绘,经低温彩炉烘烤最后成型。
由于彩绘的方式分为釉上、釉下两部分,有拼斗之意,故曰“斗彩”。由于是皇帝御用用品,成品率极低。当时上品被送到宫内,次品则被销毁,故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在古代就这样关于斗彩鸡缸杯珍贵程度的描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
早在明万历皇帝的《明实录·神宗实录》中,就有“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的记载。到了清朝,斗彩鸡缸杯依旧受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以陶器而得玉之上价,其贵重如此。”
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或 "青花间装五色"。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
对“斗彩”一词,通常的理解是以釉下青花为轮廓,釉上填以彩色,烧成后遂有釉下彩与釉上彩斗妍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但也有其它理解。有人认为“斗彩”应为“豆彩”,因为绿色如豆青。有人认为“斗彩”应为“逗彩”因为釉下与釉上彩似在相互逗趣。
成化斗彩鸡缸杯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烧造时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因而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另在《万历野获篇》中则有“成窑酒杯,没对至博银百金。”成化官窑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成化斗彩备纹饰的内容以花卉花鸟最为多见,要戏图片目前只有种,就是小孩放风筝,如果出现单独的小孩就需要注意了。人物纹饰也是只有高士图,例如王羲之爱,库渊明爱菊,周敦爱莲,前伯牙携琴访友。需要注意的是所绘人物都是穿一件单衣,没有衬衣。如果遇到其他人物图或者穿好几层衣的就需特别小心,道防上当。此外纹饰上只发现龙纹没有发现凤纹。成化斗彩瓷器在画技上都是用的平涂而没有渲染。填彩时率意萧洒,经常溢出图案轮廓线。由于采用的是平涂画法所以花卉没有阴面,叶子没有反侧。
成化斗彩无大器。以现有藏品看,最高的瓶其高度约为19厘米,最大的碗其口径约为23厘米,高足杯其高度约为7.6厘米,盘的口径约为16-18厘米,罐的高度约为8-13厘米,杯的口径约为7-8.5厘米。由此已能体察斗彩器的小巧玲珑。无论是何种器型,都具有端庄圆润、清雅隽秀的风姿。细细考察,可以发现其造型的轮廓都是由一种柔韧的直中隐曲、曲中显直的线条构成,因而风貌有殊。下面就成化斗彩器型作一些选介。
罐:可分为深腹高体与扁腹矮体二式。高罐:广口与颈直连,丰肩,上腹部圆阔,腹下收敛,圈足内藏而浅。矮罐:广口、短直颈,肩腹到胫部由扩张形的曲线勾勒,圆润饱满,内圈足浅硕,透露着一种端稳、秀雅、含蓄的美,时代特征鲜明。这两式罐均以直边平面、顶心微隆的盖子配戴,亦称“盖罐”。
杯:主要分为缸杯、莲子杯、铃铛杯和高柄杯四式。
缸杯:广口微微,口下至底轮廓线缓收,内圈足,以其体小却形似大口、大底、硕腹的浅缸而名。
莲子杯:小圆口直连腹壁,下腹部线缓收,小圈足,形似莲子,故名。
铃铛杯:广口,沿边微撇,以内收后外展的曲线勾成形体轮廓,形似倒置的小铃铛,故名。
高柄杯:以杯身和高柄(亦称高足)相连而成,变化之妙则在于杯腹的大小与高柄的高矮之中。约可 分为三型。Ⅰ型:敞口,深腹,细高柄,撇足;Ⅱ型:广口,浅腹,高柄略短,撇足;Ⅲ型:敞口,深腹,细高柄起弦,撇足。由于杯腹与高柄的比例匀称适度,且勾勒形体的廓线缓展,赋予器型柔和舒展、亭亭玉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