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元2023-05-28 16:13:09
周三盘后,可编辑芯片制造商赛灵思 (NASDAQ:XLNX)公布了对当前季度及全年的营收指引,均不及华尔街的预期。不过,该公司宣布了一项大规模的股票回购计划。盘后,赛灵思股价下挫1.10%,报92.80美元。对于第三财季,赛灵思预计收入将在7.1亿美元至7.4亿美元之间,远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8.449亿美元;预计2020财年收入在32.1亿美元至32.8亿美元之间,同样不及预期的34亿美元。
该公司表示,这一预测考虑到了华为禁令的影响。目前,赛灵思已经恢复了对华为的部分销售,但仍未被允许向其销售更多的产品。赛灵思总裁兼执行官Victor Peng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在下半年预计将面临多个不利因素,包括持续的业务限制,对通信产品的需求减弱以及与宏观相关的疲软,这些抵消了数据中心整体强劲的增长以及我们垂直市场的进步。
从传感器到PLC,从先进机器人到机器视觉,工业自动化浪潮正成席卷之势,激发由内而外的变革。TI中国区业务拓展总监吴健鸿认为,虽然工业市场的变化大家不容易发现,但已经在悄悄发生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在把工业产品升级到自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和高效化,未来的工业将加速发展。在5月10日TI举办的工业自动化交流会上,吴健鸿强调,通过先进集成,工厂会变得越来越智能。TI处理器业务部负责人Sameer Wasson在交流会上表示,TI也是看准了处理器在当前的机遇,在整个工厂都需要进行通信、边缘处理需求变大、确定性的传感,这些都推动着工业自动化的前进。
以德州仪器为例,从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到,德州仪器在过去十年内,其营收没有太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利润和利润率却保持上升态势,并终在2018年创造了新高。按照德州仪器的说法,能够创造这些利润率与他们用其旗下的12英寸晶圆厂生产模拟芯片,降低产品的成本有关。数据显示,德州仪器模拟产品在2018年的运营利润率高达46.7%,但嵌入式处理的运营利润率仅为29.6%,由此可以看到模拟产品对德州仪器的贡献,当然,这也与德州仪器过去这些年来将目光重点放在工业和汽车上有关。
中国在包括模拟芯片在内的芯片远远落后于欧美,甚至日本等国家,这是公认的事实,且这些差距是全方位的。如果我们从国内的一些厂商的数据上对比,这种差距体现得更是明显。因为笔者并没有看到国内模拟芯片厂商的相关厂商,所以在这里我们用韦尔股份、圣邦微和矽力杰等公司的财务数据,单纯从营收角度看一下国产模拟芯片的现状。
韦尔股份是一家提供TVS、MOSFET 等半导体分立器件以及电源管理IC 、射频芯片、传感、卫星接收芯片等元器件的模拟芯片公司,公司同时也提供分销业务。单从设计方面看,2018年上半年,韦尔股份的设计业务实现收入 4.1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7.74%;矽力杰在2018年上半年累计收入也达1.56亿美元,同比增长19.07%;圣邦微2018上半年的营收2.84亿元,同比增长26.2%,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100万元,同比增长26.0%。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国内的模拟公司无论是在营收,还是利润率,与国外的有不小的差距。
从商业模式来看,的模拟产品是需要设计和工艺紧密结合,双方充分的交流才能开发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品。具体到其产品特性来看,模拟产品定制化程度很高,国外厂商一般会根据应用需求定义开发新的产品——设计、工艺、应用构成了一个产品定义的稳定三角,这是为什么模拟芯片的厂商几乎都是IDM的模式;同时,这也是模拟芯片的技术也大都集中于国外厂商手里的原因——国内缺少代工厂的支持,很难形成设计和工艺结合的机会。
关于这一点,现成的例子就是ADI,上文提到,ADI收购了Linear以后,电源产品线得到了快速的扩充,如果这些产品光靠ADI内部研发,效果和周期先别说,单是在上面的资金投入,就已经让股东们吃不消。德州仪器也是通过对国家半导体等一系列企业和工厂的收购,成就了公司今天的地位。其他无论是英飞凌、意法半导体、NXP、美信或者安森美,也都是通过并购夯实了自己的地位。我们早前报道的安森美就是通过买买买将自己推到了汽车CIS龙头的位置。在这方面,国内的企业也开始逐步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