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元2022-01-21 13:21:22
混料温度125度左右,冷混50度左右,白发泡有条件可以在冷混时加入,料筒温度的设定一般由高到低,合流芯保证物料熔融流动即可,模具温度由中间往两侧升高。结皮发泡板为提高硬度可增加冷却模唇或者降低模板温度。
熔体强度不足会导致发泡片泡孔大,纵切面泡很长。判断方法:到三辊后面用手指按压包在中辊上的片材,熔体强度好按压时能感觉到弹性。若按压后很难弹起,说明熔体强度较差。
外滑太少,挤出机5区温度不易控制,易升温,导致合流芯温度高,板材中间出大泡、串泡、发黄等问题,板材表面也不光滑。
外滑多,析出会变得严重,表现在模具内的结构和板材表面外滑的析出,也会表现为某些个别现象在板面上不定期的来回移动。
板面弯曲。料流不均或者冷却不到位,造成料流不均的因素一般有牵引波动大或者配方中内外润滑不均衡,机器的因素容易排除,配方调整一般在外润滑尽量少的前提下调整内润滑会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保证冷却均匀到位。
横切面出现泡孔或者泡分层。原因可归结为一点,就是熔体强度不够,造成熔体强度不够的原因有:
发泡剂过量或者发泡调节剂不够或者二者比例不协调,或者发泡调节剂质量问题。
塑化不良,加工温度低或者润滑过量。
板面厚度不均。出料不均,可调整模唇开度,如果流速太大可调整阻流棒,配方调整,一般内润滑多了中间厚,外润滑多了两边走料快。
熔体热稳定性差,挤出温度设定或控制不当
熔体良好的塑化是发泡塑料板材制品的前提条件。如果热稳定剂存在问题,挤出温度过高,容易发生熔体局部降解且会因熔体强度降低,气泡过大而被撕裂;挤出温度过低、熔体欠塑化、强度很低,同样会出现破泡。发泡塑料板材生产时,一定要定期对稳定剂进行180~200度的稳定性能检验,不符合稳定性能要求的原料不得使用或经调整剂量,检验合格后再用。
除保证熔体在挤出过程中不发生降解外,稳定剂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即调节发泡剂分解温度。如果稳定剂加量过多或过少致使发泡剂分解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发泡。稳定剂应根据采用树脂的牌号进行调整,比如采用8型树脂,塑化温度较低,稳定剂应适当增加,以便物料塑化温度与发泡剂分解温度相吻合。但若稳定剂添加过多或熔体温度过高,又会致使发泡剂在挤出机内提前分解,致使发泡气体从加料孔与真空孔逸出,若稳定剂添加过少或操作温度过低,又会使发泡不完全。
挤出操作时,除保证熔体良好塑化外,挤出机内的熔体温度一定要低于发泡剂分解温度,防止发泡剂在机内过早分解;出口模的熔体温度一定要达到发泡剂的分解温度区域,以利于充分发泡。挤出温度的设定和控制,还应根据真空孔物料和开机时熔体成型形态,及时进行对应调整。确保物料在通过排气孔时基本呈橘皮状态,螺杆底部不应有粉料流动;熔体从口模挤出时表面应光滑,有一定的弹性,不得一出口模就下垂或截面结晶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