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元2022-10-05 03:03:16
中式快餐这个赛道即使出现有统治性的全国品牌,也注定不会迎来麦肯这样的垄断性巨头,但在各个地域,各个细分品类,一定会有自己的领先品牌,就像火锅品类,海底捞之外,多样化的火锅品牌百花齐放。
勤奋,是基本的。能保证做到80分,但是想要做到90分,光靠勤奋不够了,靠什么?要靠对行业的理解,餐饮,尤其中餐,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标准化。做菜油温八成热,精盐要少许……但多热是八成热?多少才是少许?全是不能标准化的手感。只要好一点点,都有巨大的优势。有一个品类能比较好解决这个问题——火锅。
用标准化的底料实现对味道的品控,降低成本。又用中央厨房提高运营效率,保证菜品新鲜。可复制的标准化,是比勤奋更厉害的武器。
我们只做那些,餐厅需要做大量时间成本准备的菜。比如红烧肉,比如糖醋小排,比如狮子头。我在中央厨房做好,比他自己现场做,成本要便宜很多。我们凭本事帮用户省钱,然后,我们从省掉的钱中间分一点点。所以,在疫情期间,他们的生意不但没受影响,反而同比增长了300%。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惊人的事实:今天我们去的很多餐厅,其实已经很少吃到现做的菜了。大约60%,都是急冻预制菜。但是,我们根本吃不出来。还是感觉很新鲜。因为,现做的急冻技术,甚至可以做到,把一条活鱼冷冻,解冻之后,还是活的。今天的食品工业和餐厅供应链,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这是在惨烈的竞争中,真正的降维打击。预制菜的技术,从省钱中赚钱。这是靠本事在赚钱。这不仅是技术的优势,更是认知的碾压。
第三,多旅行。旅行,是打破自己认知闭环的好方法。为什么他们的习俗是这样?为什么他们的方法是那样?为什么他们有文化是这个而不是那个?旅行的意义,不是寻找相似,而是收获不同。带着洞察之眼、怀着反观之心,沐浴在巨大的不同之中,回来的,才可能是一个更好的自己。眼中有不同,是眼界;心中有不同,是胸怀。而只有走出去,才有机会见识这些不同。
第四,逼自己。改变,对大多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想要提升认知,就必须要做出改变。把自己扔到一个更有压力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人,深刻改变一个人。进入一个圈子,别人的三言两语,可能就是你的醍醐灌顶。逼自己到一个信息密度,人才密度,交流密度都更高的地方。如果我们只想发生较小的变化,那么专注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就可以了。比如把杯子倒空。但是,如果想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想获得真正的认知优势,那就要逼自己,可能连杯子都要换掉。
以前,哪里都是红利,随便做点什么,都能赚钱。赚钱还比较容易。现在,红利渐渐消失,需要更加努力。又累又苦,却越来越难。以后,只有努力也不够了。我们要靠本事赚钱了。竞争的门槛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对我们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我们有更高认知。你永远赚不到,认知范围之外的钱。未来的竞争,都是认知的竞争。未来的优势,也是认知的优势。
严格落实连锁食品经营企业主体责任,包括强化安全管理、加强自查自纠和制止餐饮浪费。切实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发生连锁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事件后,涉事门店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要迅速核查,依法严惩重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同时,对发现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线索的,要依法及时移送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