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

公务员面试热点 南京丢铱 事件的反思

面议元2023-02-16 20:09:42

提示:与商家沟通请核实商家资质,交易过程注意核实身份及商品/服务的真实性。

李老师

注册时间:2020-04-07

信息详情

背景链接

新京报:5月10日中午,南京环保局发布快讯称:5月7日,天津宏迪工程检测公司在中石化第五建设公司南京生产基地院内进行探伤作业期间,丢失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一枚。10日上午10:30,放射源被锁定在2平方米范围内。10日下午18时许,经过四轮数批专业人员进入现场锁定区域操作,丢失的放射源终于被找到并放入铅罐回收。

据悉 ,铱-192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属于类危险放射源,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 ,接触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可致人死亡。而且,铱-192用于探测金属内部瑕疵时,一般被密封在金属外壳中,体积也不是很大,看起来就是一个金属物或铅罐,容易被人当作废铁捡走,使无辜者遭受辐射。2005年,哈尔滨市一位居民就将装有铱-192的源辫子当成废金属捡回家,导致附近百余人遭受辐射,其中一人死亡。

据有关方面统计,放射源遍布全国各地,涉核的机构包括大学、科研院所、医疗卫生系统、农科院系统等,用于测量、消毒、育种等。由于安全防护措施滞后,上个世纪7080年代,平均一年就有45起放射性大事故。根据卫生部放射卫生专家组副组长范深根的统计,中国大陆从1988年至1998年共发生放射性大事故332起,受照射总人数966人。其中,放射源丢失大事故约占八成,丢失放射源584枚,有256枚未能找回。

问题分析

“南京丢铱”的消息,让人们在经历2011年日本核辐射危机之后,再次对辐射大事故产生莫名的恐慌。这不仅源于人们对核原料放射性危害性的恐惧,更体现了对相关部门对放射性物质使用和保管能力的怀疑。国内因种种原因或在不同地点、场所发生丢失“放射源”事件并不少见。无论丢失后找回,还是未能正常找回,都属于一种可能严重伤害公众健康的安全大事故,就如多年来各地时有发生的“丢铱(钴)”事件,说到底是管理失职和管理上存在严重缺陷的反映,这都应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

应对措施

一、牢固树立放射物的安全意识。由于放射源的特殊性,要进行隐性管理,容易形成管理部门和一般群众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这不仅容易让群众无视它的存在,也使一些工作人员表现在思想上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淡薄,甚至出现对群众的健康严重懈、怠麻木不仁的心态,这正是大事故发生的根源所在。因此,要绷紧放射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安全弦,严格按照规定来使用和管理放射源。

二、强化放射物的日常监管制度。危险的放射源如果使用不当,极易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所以放射源从“出生”到“死亡”,都应受到严格的全程跟踪监管。大限度地防治放射性污染,除了加强日常监管并制定详细的辐射大事故应急预案之外,还须明确法律责任,将其纳入严格的法律监管之下。

三、完善放射物大事故的应急机制。各种各样的放射源早已被民间广泛用于食品消毒、医学检测及工业勘探等方面,流出后对公众威胁较大。所以,相关部门在“全力以赴查找放射源”的同时,应立即向社会发布公告,让群众对来历不明的拾获物产生警惕,以免遭受辐射损伤,并发挥群众的力量,尽快找到丢失的放射源。

酷易搜提醒您:

1、为了您的资金安全,请选择见面交易,任何要求预付定金、汇款等方式均存在风险,谨防上当受骗!
2、确认收货前请仔细核验产品质量,避免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
3、该信息由酷易搜网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酷易搜网仅引用以供用户参考,详情请阅读酷易搜网免责条款。 查看详情>

该用户其他信息

你可能还喜欢

长春热门公司

长春热门资讯

李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