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翅滨藜可为提高和恢复错庭牧场质量起重要作用,对供应牲畜和野生动物的饲料十分有利。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四翅滨藜先后被引入中国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半干旱地区,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成功引种表明:该树种生长迅速、生物量大、营养丰富、抗逆性强、适口性好,是不可多得的理想木本饲料植物。我国西部地区气候状况恶劣,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危害面积十分大,退化草地荒山荒坡利用率极低,因恶劣生态条件的限制,可选择的高蛋白木本饲料植物贫乏。四翅滨藜的成功引种为退化草地、荒山、沙化碱地改造和生态恢复提供了一个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对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牧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四翅滨藜在蛋白质和能量方面有很高的价值。牲畜适口性好,多项指标可与号称“饲草之王”的苜蓿媲美,目前已被行业内誉为饲料中的“满汉全席”。大面积扩种后能成为牲畜过冬渡春备荒饲料的立体牧场。经宁夏农林科学院分析检测中心检测 ,四翅滨藜枝的粗蛋白含量为11.24%,叶的粗蛋白含量为21.84%,叶的粗脂肪含量为3.19%,无N浸出物为50.39%。这种灌木它生长快,生长高峰期露地苗每天高生长可达1.3cm。在浅山地区幼林生长明显优于沙棘和柠条等树种。1年生植株平均高48cm,地径1.0cm,2年生优势株高113cm,地径3.1cm,地上部分生物量为6.8kg/株。每年至少可收3茬鲜嫩枝叶。
若将四翅滨藜与苜蓿混合,可在苜蓿原成分基础上提高粗蛋白含量10个百分点。奶牛的一个泌乳期产奶量一般品种6000公斤,而使用四翅滨藜混合苜蓿草产品,每日喂养3公斤,奶牛的一个泌乳期产奶量一般品种8000公斤,肉牛1岁可达400——500公斤。另外,四翅滨藜具有很强的保鲜性,若与其他饲料混合包装可以防霉变。
四翅滨藜为藜科滨藜属多年生半常绿灌木,是一种典型的盐囊泡类盐生植物,在世界各地盐渍区均有广泛分布。具有耐盐、抗旱、耐寒的特性,因而成为防风固沙和改良盐碱地的重要物种,也可作为盐碱化荒漠草原的优良饲草资源
肉苁蓉传统寄主植物为藜科植物梭梭,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等特性,以梭梭为寄主植物种植肉苁蓉已经获得了成功,但梭梭年生长量较小,经济价值较低。为了解决传统寄主植物的弊端,以四翅滨藜为寄主植物的肉苁蓉,四翅滨藜和梭梭都属于藜科属植物,两者基源相同,这为接种肉苁蓉提供了科学依据,四翅滨藜生物量大,接种成功可为肉苁蓉提供更多的养分,有益于肉苁蓉的生长,研究表明,四翅滨藜在高盐碱地的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红柳、多枝柽柳、梭梭等抗盐碱树种。
四翅滨藜是我省1994年从美国引进的准常绿饲料灌木具有耐干旱、耐寒冷、抗盐碱、防火阻燃和牲蓄适口等优良特性已广泛用于牧场改良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截止目前生长良好为我省乃至西北地区的造林提拱了新的优良品种。
四翅滨藜特性
1.耐干旱、耐寒冷在年均降水量350mm 以下年均气温5℃左右极端最低温度-40℃的干旱、半干旱荒漠盐碱地带生长良好。
2。速生、耐盐碱。四翅滨藜是一种盐碱地改良树种被国际上有些国家称之为“ 生物脱盐器” 。每1/15hm2的该树种一年能从土壤中吸收1000kg 以上的盐分而且生长较快据调查当年高生长可达50-60cm。
3。是荒漠、半荒漠干旱山地极有价值的优良饲料灌木具有可观的饲料产量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枝叶含12%以上的粗蛋白生物量达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