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面议2022-10-07 06:15:48
炭化:将有机原料(果壳、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以减少非碳成分。
活化:将炭化后的物质与气体或化学药剂进行反应,使其表面被侵蚀,产生发达的微孔结构。
再生:活性炭被使用后,在不破坏其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去除吸附于活性炭微孔的吸附质,恢复其吸附性能。
其中活化是活性炭制备的关键步骤。
工业过程中最常见的再生技术是热再生。热再生过程通常包含三个步骤:
干燥:去除活性炭上的水分等可挥发性成分。
高温炭化:使吸附在活性炭上的部分有机物汽化脱附,部分有机物发生分解,以小分子物质脱附出来,残余的成分留在活性炭孔隙内成为固定炭。
活化:通入 、CO或水蒸气等气体,去除前一步骤在多孔结构中形成的烧焦有机残留物,并重新暴露多孔碳结构,以再生其原始表面特性。再生工艺的核心是活化阶段。
在每个吸附-热再生循环中,部分碳床被烧掉,导致吸附能力的损失。热再生所需温度高,使其成为一个能量和商业成本都很高的过程。
工业中最常见的化学吸附形式是固体催化剂与气体原料反应物相互作用。气体反应物可吸附在活性炭制成的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改变反应物分子周围的电子密度,并使其发生通常不可能发生的反应。
活性炭对碘有很好的吸附作用,碘容量(mg/g,典型范围为500-1200mg/g)可用于指示总表面积。许多碳优先吸附小分子。碘值是表征活性炭性能的基本参数。 它通过从溶液中吸附碘来测量活性炭的微孔(0至20Å,或高达2nm)含量。
活性炭粒径越细,其表面积越大,吸附动力学速率越快。在气相系统中,需要考虑到对压降的影响,这将影响能源成本。仔细考虑粒径分布可提供显著的操作效益。然而,在使用活性炭吸附金等矿物的情况下,颗粒尺寸应在1.4-3.35mm范围内。粒径小于1mm的活性炭不适合洗脱(从活性炭中剥离矿物质)。
溶剂废活性炭再生法是利用活性炭、溶剂与被吸附质三者之间的相平衡关系,通过改变温度、溶剂的pH值等条件,打破吸附平衡,将吸附质从活性炭上脱附下来。溶剂废活性炭再生法比较适用于那些可逆吸附,如对高浓度、低沸点有机废水的吸附。它的针对性较强,往往一种溶剂只能脱附某些污染物,而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变化不定,因此一种特定溶剂的应用范围较窄。
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质量低、吸附效果差的活性炭,难以满足挥发性有机物 (VOCs)污染控制要求,《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提出“采用活性 炭吸附技术的,应选择碘值不低于800毫克/克的活性炭”,目的是引导企业主动 使用吸附效率高的活性炭,实现VOCs有效减排。对于采用颗粒状、柱状等活性炭 吸附的,应选择碘值不低于800毫克/克的活性炭;采用蜂窝状活性炭吸附的,建 议选择与碘值800毫克/克颗粒状、柱状等活性炭吸附效率相当的蜂窝状活性炭, 并按照设计要求足量添加、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