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在使用计量仪器前一定要对其进行再次检定或者是校准。如果在使用前不进行检定或者是校准,一旦仪器计量不准确,会影响后面生产的各个环节,并且失误不是特别明显的情况下,刚开始时是不容易被发现的,随着生产过程的不断深入,由于一个环节的计量失误,可能会导致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如果不进行检定或者校准的话,还有可能错过计量仪器的理赔期限,这同样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
计量管理是为了实现实际生产过程中实际测得的数值具有统一性,应运而生的一种管理办法,它具有统一性、一致性和准确性,计量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生产活动,这些都更好地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效果。同时,计量管理还具有可操作性与技术性,所以,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我国的《计量法》,确保测量的数据真实可靠,对于计量人员测量出的数据,质检部门还要进行监督,并且要得到国家质检部门的认证,以此来保证计量数据真实、可靠。
注意,由于全站仪的照准分别是光学照准、电照准,因此在全站仪的校正中,除2C的校正可以通过调节十字丝的左右调节螺丝来完成,指标差的校正不允许调节十字丝上下调节螺丝,否则可能会导致仪器光学照准和电照准出现偏差,当仪器望远镜瞄准棱镜中心后,仪器观测无接受信号,距离无法测出。其校正方法,安置整平仪器,并瞄准远处的棱镜中心,利用竖直微动螺旋,上下转动仪器直到仪器能接受到反射信号,此时,望远镜的十字丝已经偏离了棱镜中心,调节十字丝上下调节螺丝,使十字丝中心同棱镜中心重合,校正完成。
风险识别是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包括对风险源、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后果的识别。质量风险存在于检测/校准业务受理、抽样、检测/校准实施和结果报告等各个环节,可通过数据分析、行业标杆比较、质量监督、内部审核等方法来识别。质量风险有以下5种类型:
.违法风险。由于未执行或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法性质量目标实现的因素。例如,伪造数据,实验室不具备应有的资质但对外开展检测/校准,在产品质量抽查活动中不执行抽检分离的原则等。
.违规风险。由于违反监管部门、授权或认可机构以及自身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影响合规性质量目标实现的因素。例如,获准认可的实验室没有按照认可委规定的溯源途径进行测量溯源,能力验证的项目和频次不符合要求等。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对风险的处理有回避风险、减少风险、接受风险和转移风险4种方法。就本文所述5种风险而言,实验室应尽可能避免违法风险和违规风险,识别能力风险、系统风险可能失控的环节和项目,降低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根据评价结果,考虑人员、技术、经验和能力的改进,调配每一阶段所需的资金及资源,完善信息和知识管理系统。
实验室常用的减少风险的办法有:提高技术人员任职要求并加强培训与考核,加大监督检查的密度和强度,实施报告/证书二级审批制,提高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的覆盖率和频次,配备多台(套)设备便于发现问题,改进体系建立标准作业程序。
同种设备,若预期用途不同,相同的差错造成的影响也会不同,因此实验室应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了解设备用途,从而控制风险。以环规为例,如果用于校准发动机缸体生产线上的气动量仪或电子塞规
高经理
高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