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P –是一次电压
V S –是次级电压
N P –是初级绕组数
N S –是次级绕组的数量
Φ (phi)–是磁链
要注意的是,两个线圈绕组之间没有电连接,只是有磁连接。可以使用单相变压器来增加或减少施加给初级绕组的电压。它是指用变压器把它在次级线圈上的电压相对于初级线圈“增加”的过程。在用来相对于一级“降低”次级绕组的电压时,它被称为降压变压器。
然而,还有第三种情况,即变压器在它的次级线圈上产生的电压与在它的初级线圈上施加的电压相同。换言之,它的输出在电压,电流和功率上都一样。这类变压器被称为“阻抗变压器”,它主要用于阻抗匹配或隔离相邻电路。
将初级绕组的线圈匝数(N P)与次绕组的线圈匝数(N S)进行比较,可以得到初级绕组与次绕组之间的电压差。
因为变压器基本上是线性设备,所以一级线圈匝数与次级线圈匝数的比值就存在。这个比例叫做转换比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变压器的匝数比(TR)。这个匝比决定着变压器的运行情况和相应的次级绕组上可用的电压。
与初级线圈相比,次级线圈的匝数(匝数比)对次级线圈的可用电压量有较大影响。但如果两个线圈彼此电隔离,那么次级电压是怎样产生的呢?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说过,变压器主要由两个绕在普通软铁芯上的线圈组成。将交流电压(V P)施加于主线圈时,电流流经该线圈,按照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该线圈通过该电流在自身周围产生磁场,称为互感。随着电流由零增加到最大值 dΦ/dt,磁场强度逐渐增大。
变压器不需要任何活动部件来传递能量。这意味着没有与其他电机相关的摩擦或风阻损失。但是,变压器确实会遭受称为“铜损”和“铁损”的其他类型的损失,但是通常这些损失很小。
铜损,也称为I 2 R损耗,是由于电流在变压器铜绕组周围循环而在热量中损失的电能,因此得名。铜损是变压器运行中的最大损失。实际的功率损耗瓦数(在每个绕组中)可以通过对安培求平方并乘以绕组的欧姆电阻(I 2 R)来确定。
铁损,也称为磁滞现象,是铁心中的磁性分子响应交变磁通而滞后的现象。这种滞后(或异相)情况是由于需要动力来反转磁性分子而导致的。在磁通获得足够的力使它们反向之前,它们不会反向。
它们的反向导致摩擦,并且摩擦在铁心中产生热量,这是功率损耗的一种形式。通过使用特殊钢合金制成铁芯,可以减少变压器内的磁滞。
变压器中的功率损耗强度决定了其效率。变压器的效率反映在初级(输入)和次级(输出)绕组之间的功率(瓦数)损耗上。那么,变压器的最终效率等于次级绕组的功率输出P S与初级绕组的功率输入P P之比,因此很高。
理想的变压器具有100%的效率,因为它可以传递接收到的所有能量。另一方面,实际的变压器并非100%效率,并且在满负载时,变压器的效率在94%至96%之间,非常好。对于以很高的容量在恒定电压和频率下运行的变压器,效率可能高达98%。变压器的效率η为:
黄少龙
黄少龙
黄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