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传热热管的工作原理基于工质的相变传热。当热量从高温热源传入热管的加热段时,管内的工质被激活并汽化成蒸汽。蒸汽在微小的压差驱动下迅速流向热管的冷凝段,在冷凝段遇冷后放出潜热并凝结成液体。冷凝后的液体通过毛细作用或重力回流到加热段,再次受热汽化,如此循环往复,实现热量的高效传递。
超导传热热管的工作介质通常由多种无机活性金属及其化合物混合而成,具有超常的热活性和热敏感性,能够在一定温度下被激活,并以分子震荡形式传递热量。
二、技术特点
超高导热性:超导传热热管的导热系数是一般金属的万倍左右,换热效率高达98%以上。其导热能力远超传统金属,能够在极小的温差下传递大量的热量。
良好的等温性:热管内部蒸汽处于饱和状态,蒸汽流动时温降极小,因此热管具有优异的等温特性。例如,一根长4米的超导热管,一端置于100℃的热水中,另一端置于无风的大气中,热、冷两端温差不大于1℃。
适用范围广:超导传热热管的适用温度范围为60℃至1000℃,远高于普通液体工质(如水,仅适用于100℃至350℃)。
安装灵活:超导传热热管不受安装位置限制,只要有温差即可传热,而普通热管通常需要依靠重力实现液体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