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面议2023-12-08 22:50:42
使用安全性
钢板仓采用敞开式多,易泄爆,防爆性较好,较好的满足储粮仓须具备一定的防尘、防爆性能。据发生粉尘爆炸事故的次数统计,钢筋混凝土筒仓较多。
科学储粮规范化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滨州一刻也没有放松过。提升仓储设施效能,全面完成16个库区智能信息化改造,动态监管覆盖率达100%。16.1万吨绿色储粮提升项目顺利推进,动态监管绩效评价排名全省第一。推动邹平粮食储备库10万吨改扩建项目全面投入使用。
完善产后服务体系,针对强降雨、连阴天等不利情况,出台粮食烘干补贴政策,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15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烘干清理粮食22.5万吨,有效缓解“晒粮难、储粮难、销售难”问题,助农节本增收。
应急保障常态化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近年来,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重大应急事件频繁发生,加剧粮食波动风险。滨州始终坚持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黄河流域省级粮食应急保障基地项目进度居全省第一位,预计今年6月全面投入使用。建设提升粮食应急供应网点90个,确保应急供应网络畅通。
探索形成政府蔬菜储备机制,储备蔬菜1800吨,投放767吨,保障重要时段市场供应。通过协议储备方式,定向储备政府可调控煤炭20万吨、其他应急食品60余种,为市域民生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科学储粮,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湖北省粮食工作会议上获悉,今明两年湖北省将基本实现市县储备粮准低温储存全覆盖,这也意味着湖北省储备粮将在两年内全部住上“空调房”。
储藏环境对大米等主要粮食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高温环境下,粮食代谢速度加快,其色香味受损,影响到粮食收储环节的粮食品质。为了守好“大国粮仓”,湖北一直坚持“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适应国有粮食企业能力提升和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需要,升级改造粮食仓储设施,并将高标准粮仓和准低温粮仓改造建设列入湖北省“十四五”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规划,每年对各县(市)下达准低温仓建设改造任务,逐年滚动推进,计划“十四五”实现全省国有中心粮库准低温(低温)全覆盖。
“改造准低温粮仓主要是对已建粮仓的墙体、屋盖、门窗等进行防水、防潮、保温和气密性改造,并通过冷源,将仓内粮食温度控制20℃以下,可以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生长、延缓粮食品质变质,减少粮食损失损耗,实现优质、绿色、安全、减损储粮。”湖北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湖北已完成省级储备粮仓和部分县(市)储备粮仓准低温仓改造,储备粮准低温仓库容达到63亿斤,切实提升了收储环节粮食品质保障能力。
走进石楼县金谷粮食收储中心石家坪储备库的仓库,一股醇厚的麦香飘了过来。几百万斤麦子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安静地贮藏在这里。收储中心的管理人员这里走走,那里看看,抓起来一把摸摸又闻闻,严把每一粒粮食的质量关。
金谷粮食收储中心隶属石楼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是从事储备粮的收购、购销、储备、轮换经营等业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连日来,义牒镇石家坪村石家坪储备库,货车往来,一粒粒粮食通过扦样机、卸粮机、清杂机、输送机、抛粮机等机械设备顺利进入仓库。“劳作一天下来,大家都被秸秆扬得灰头土脸。”在储备库干活的张候平笑着说。
新年伊始,为确保如期完成储备粮轮换入库任务,石楼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严把数量、质量关,对入库小麦进行抽样检测,做到入库一车一检,确保新入库小麦水分、杂质等级及各项指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坚决杜绝不合格粮食入库。
储得下,还得管得好。该中心注重提升粮库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在粮仓内配备了吊顶隔热、粮情检测等一系列科技储粮手段,并利用容重器、水防仪、食品安全检测仪等设备时时监测粮食动态。
“尽管引入了众多科技手段管理粮库,但仍旧不能保证在管理上完全没有漏洞,这需要我们时刻紧绷‘管理’这根弦,强化管理人员的能力。既要引用智能科技的‘巧劲儿’,也要下足亲力亲为的‘笨功夫’。”金谷粮食收储中心主任王燕平说。
为了保障麦子在粮仓内保鲜,使其始终保持一个有活力的健康状态,每天的5时、9时、15时、20时,金谷粮食收储中心的保管员郑晓辉就会来仓观察记录粮食的存储数据,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呵护粮食就像照看孩子,冷不得,热不得,得时时操心,处处牵挂。”除了要监测室外大气温度、湿度,天气风速、雨晴,还要掌握仓内的粮温、仓温、气温、粮湿、仓湿、气湿,同时,防止不同季节虫、霉、鼠、雀等给粮食造成危害。
管得好,还需调得动。高高飞起的无人机镜头下,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石楼段建设项目、汾石高速建设项目、县城西北环、南环建设项目等在建项目工地上,机器轰鸣,千余名工人日夜奋战。“十三五”以来,石楼县逐步建成以国省干道为主干,县、乡、村道为脉络,互联互通、便捷安全的大交通网络,从而为粮食物流畅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一粒粮食从严选入库到安全顺利地被调走,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守粮人”的辛劳和汗水。
仓廪实,天下安。“粮仓就像一个个稳压器,稳定着市场,稳定着社会。守粮人日复一日地坚守,筑起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钢铁长城。”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副主任韦林生如是说。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连日来,在冰城广袤黑土地上,耕耘者们抢前抓早备春耕,用勤劳播撒丰收的希望。物资下摆、农机检修、清雪扣棚、线上培训……各项备春耕工作有序开展,乡镇村屯到处呈现火热繁忙的备春耕景象,为我市农业丰产丰收筑牢坚实基础。
农资储备早 春耕生产有保障
赶早春、抢农时,春耕大事不宜迟。记者在方正、延寿、宾县等县域农资市场看到,车流、人流日渐增多,农户们开始为新一年春耕生产做足准备。
在方正县鸿杰农资经营部,来购买种子、农药的农户络绎不绝,经营部经理杨鸿杰边售卖农资产品边向农户们提供技术指导,仓库里的各类化肥产品则整齐码放,氮肥、磷肥、钾肥等产品一应俱全。“今年种子计划储备26吨,化肥计划储备100吨。”杨鸿杰说,近两年,群众耕种积极性提升不少,农资产品购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延寿县延寿镇霖丰农资大市场内,运送农资的货车往来穿梭。据商家介绍,为了备战春耕市场,这几天厂家农资货物陆续到货,能够满足农民购种需求。在一家农资经销店的40余平方米营业室内,来购买种子、化肥的农户有四五拨儿。来自延寿县青川乡的农户尹玉辉正向商家订购今年的稻种。“好种产好粮,把种子化肥都买好,今年才能有个好收成。”尹玉辉说。
为切实做好农资供应工作,保障农资市场“价稳、量足、质优”,各县域农业农村局积极发挥农资经营网络管理优势,协调储备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各类春耕所需物资,扎实开展农资检查,以保证农资储备充足,产品质量过关,为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有多少「旧粮仓」可以重来?
旧粮仓变身网红文旅项目已经不是新鲜事。
先有云南先锋沙溪白族书局,后有于万载古城内的和田下民宿。简单明了的布局线条,为视野留白的舒适层高,让旧粮仓有了适合改造的硬件。
而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粮仓在以前除了有仓储粮食的实际作用外,也饱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更背负许多历史的意义。新时代的旧粮仓,遇上的不止是农田里的劳苦大众,还有建筑师、艺术家,甚至因改造而开始面对大众,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东莞也有不少旧粮仓,遍布 32 个镇街。位于莞城的莞城粮所,是东莞成立粮食总公司之后的第一个仓库,内有 9 个圆形粮仓和 7 个方形粮仓。
莞城粮所
根据国家粮库建设相关规定,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或无设计年限使用 30 年以上的粮仓,将列为待报废仓库。而全东莞 332 座年份各异的粮库,有 37.4%都是需要大修或报废的,它们大多建造于上世纪 60、70 年代,有部分更是 50 年代就有的了。
石龙粮仓
围合起来的旧粮仓,总有种神秘之感。曾经驾驶着电动车在石龙江边吹风时,途径石龙粮仓。鹅黄色的墙,湖蓝色的门,四个圆形粮仓并没有特别违和,在建筑外有一条顺势而为的旋转楼梯。早在 2020 年就传出这里不再作粮仓使用,将迎来新的改造。两年过去了,仍然未动声色。
石龙粮仓
也许现在可以为之的「工业风」建筑看太多了,真实的旧建筑反而更令人珍爱。那么东莞其他粮仓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他们又会何去何从呢?
·旧粮仓从何而至?
早在 50 年代之前,中国的大多数的粮仓仓都非常简陋,常为砖木结构和竹木结构,更有一部分仓房是利用和改造的祠堂、庙宇,它们不仅仓容量低,储藏条件也均不满足。
后来 50-60 年代期间,粮食建仓过程中,学习引进了苏联的机械化房式仓,即「苏式仓」。开始优化成砖墙、三跨木屋架、沥青砂地面,热沥青刷墙等等,得到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