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淮安疾控关于当前苏州来返淮疫情防控提醒(2月15日)
《淮安市疫情防控通告(第4号)》原文:点此查看
一、人员管理
关键词:非必要不离淮 来淮返淮须报备
市交通管控组提请上海铁路局对前期已购买高铁淮安东站、高铁涟水站、淮安火车站火车票群众的退改签服务予以支持,免除有关退票改签费用。在淮安东站进站口新增4名保安,进一步加大进口测温、验码和核酸证明查验工作,维持现场秩序。
全市除涟水、金湖县汽车客运站保持适量农公班线外,其余汽车客运站已全部暂停运营。
全市各旅行社不再组团出淮,也不接待外地旅行团来淮旅游,严格要求各县区加强出租车管理,出租车(网约车)不得出淮载客营运,并暂停开往洪泽的出租汽车(网约车)业务。
全市各地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对从外市来淮返淮人员、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与确诊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者有行程交叉人员等,做好登记报备,严格落实隔离观察、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各项防控措施。
二、重点场所管理
关键词:暂停 封闭 限流 测温 扫码
市民政、文广旅等部门由局领导带队,分赴县区,采取明查暗访、暗访为主的方式,对全市民政、文旅等场所落实通告情况开展督查。目前,全市所有学校、养老院、精神病院、福利院、护理院等重点场所均实行封闭管理;麻将馆、棋牌室、美容院、足浴店、浴室、保健按摩店、歌舞厅、电影院、健身房、室内游泳馆、酒吧、网吧、游戏游艺娱乐厅、室内密闭宗教场所等全部暂停运营。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旅游景区景点均按照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落实限流措施开放。市文旅局、总工会、妇联等部门还暂停了全市各类培训机构(含托管班、兴趣班、工人文化宫)线下服务,并定期督查。
市商务、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行动,常态化在各类场所出入口处设置体温测量设备,全市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酒店宾馆、交通场站、景区等公共场所均能严格落实戴口罩、测体温、查验健康码(行程卡)等防控措施。
市场监管局与市餐饮业商会、烹饪协会联合发出《致全市餐饮服务经营单位的倡议书》,全市各餐饮场所积极提倡分餐、打包,堂食按接待能力的50%实行限流,包间内隔位就坐,全市各单位食堂实行分批分时段就餐等防控措施。
公共活动管理
关键词:暂停聚集性活动
市社会防控组暂停了各类演唱会、音乐会、体育赛事、庙会等公众聚集性活动和线下会议、庆典、展会、促销、讲座、培训、招聘等人群聚集性活动,提倡采取视频等线上形式举行,并针对重点场所行业、公共场所聚集活动等管理情况开展专项督导检查。
各地各部门取消了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积极倡导广大群众和本单位职工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升学宴不办。
四、药店和医疗机构管理
关键词:停售“四类药品” 预检分诊、首诊负责制
卫健等部门暂停了全市零售药店向市民销售(含网络销售)退热、止咳、抗病毒和抗生素“四类药品”。
组织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行预约挂号,严格限制探视、陪护。要求未设置发热门诊或发热诊室的医疗机构(含门诊部、诊所、村卫生室等)一律不得接诊、收治具有疑似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患者。
五、责任落实
关键词:“五包一”社区防控责任制 压实 “五方责任”
各地各防控组严格落实责任,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镇)、社区(村)、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宾馆酒店、查验点加强了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的排查,并按规定做好上报、处置工作。
市社会防控组指导各地严格小区(村)出入管理,落实进出人员和车辆登记、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行程卡)等措施。落实街道(乡镇)干部、网格员、基层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五包一”社区防控责任制。在小区出入口、人员进出通道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宣传。
压实属地、部门、单位、家庭、个人“五方责任”。市工信局每日赴县区(园区)重点企业“四不两直”开展督导,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要求各地企业防控组督促企业加强进出人员管理、疫情动态排查和应急处置准备,推动企业疫情防控工作落细落实。
六、自我防护意识
关键词:不聚集 戴口罩 种疫苗
统筹各级各类媒体、各行各业积极开展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电子大屏等形式,高频次宣传防控通告和公益广告。
广大市民积极配合落实通告要求,自觉做到了少出门、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集,保持个人文明卫生习惯,坚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用公筷等防护措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人员密集场所时,都能自觉科学规范佩戴口罩,配合体温测量、健康码(行程卡)查验。
全市积极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各接种点疫苗充足,符合接种条件的居民均能及时主动到接种点完成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