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议元2023-02-16 15:40:48
州桥马戏艺术的前身是始于明末清初的民间杂技,到清朝末年已具有相当规模。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在桥区的篙沟、桃沟、柳沟一带,杂技艺人们率先将马、猴子、狗等动物表演引入演出,很受观众喜爱,后又开始尝试用杂技表演的形式来驯化动物,并很快收到成效。至30年代末,诸如狗熊站立行走、羊蹬花瓶、猴子拉车、老虎钻圈、小狗识数等演出节目已经成熟,桥区真正意义上的马戏艺术由此逐步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在民间演出团的基础上,宿县政府组建了我国国有性质的“大众动物表演团”(后更名为宿县动物表演团)和“宿县杂技团”。1977年,宿县动物出了一台精彩节目,排演出狮虎迎宾狮虎大坐狮虎过天桥狮虎钻火圈狮虎打滚狗熊单杠拉吊环狗熊走双杠狗熊跳障碍、 跳人 狗熊踩绣球 狗熊山羊走钢丝 狗熊走钢丝 山羊踩花瓶猴子羊角倒小狗推磨小狗跳绳小狗滚筒小狗钻圈 小狗直立倒立 等狮虎大坐、节目,每天观众上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