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承袭了三千年的建筑历史,历经形式大小和工艺的演变,以其美观、质朴、防雨保温之优点,终成中国传统建筑必不可少的主材之一,古有“汉瓦”之说,犹如景德镇之瓷器,意为蜀汉之青瓦,无论在材质、美观及运用方面,均超过其他地区。大邑地处川西鹤鸣山,是白垩纪地质公园龙门山脉与古临邛山脉相联之地,盛产烧制优质瓦材的主要原材料——“粘土”。基于这样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大邑青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粘土砖瓦生产基地。
陶青瓦或于西周初年(公元前1066年)开始用于屋顶,从岐山遗址可见遗存,判断当时仅用于屋脊部分。到了春秋时期的早在公元前640年在希腊奥林匹亚兴建的赫拉神庙,是有屋青瓦的建筑物中最古老的,青瓦用黏土烧成。烧青瓦技术很快传遍欧亚。罗马人率先使用砂岩和石灰岩混合制青瓦,12世纪才普遍使用黏板岩。遗址,较多发现板青瓦、筒青瓦、青瓦当,表面多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可知屋面也开始覆青瓦。
小青瓦,一般指粘土青瓦,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制成,颜色并非是青色,是暗蓝色,灰蓝色,由于是粘土烧制的,用手工成型,在烧熟之后还有一道工序就是洇窑,洇窑之后起化学反应才呈青灰色。
小青瓦规格一般长为200mm,宽为130~200mm,厚度为6~10mm。适用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砖木混合结构等各种结构新建坡屋面和老建筑平改坡屋面,适用坡度15-90度,适用温度-50℃-70℃。
根据小青瓦在建筑部位的运用,可分为勾头、滴水、筒瓦、板瓦、罗锅、折腰、花边、瓦脸等。小青瓦按铺筑形式,一般可分为仰瓦屋面(也称单层瓦)、俯仰瓦屋面(也称阴阳瓦)两类。
一般在雨雪量较小的地区,常采用仰瓦屋面,即屋面全部用仰瓦铺筑成行。
仰瓦屋面又分为有灰梗仰瓦屋面和无灰梗仰瓦屋面两种做法。在雨、雪较大的地区,多采用俯仰瓦屋面,即在两行仰瓦之间的灰梗上再铺盖一行俯瓦。
筑脊的方法有三种:
将瓦片斜成一定的角度挤紧,由山头向中间筑脊;
将瓦片直立,先在山头平放一叠瓦封头,再从两边向中间筑脊至中央合拢;
像做平瓦屋面的脊瓦一样,一张瓦搭一张瓦地从一个山头铺筑到另一个山头。
屋脊筑完后用混合砂浆或纸筋灰将脊背及瓦垅的缝堵塞密实、压紧抹光。斜瓦或立瓦筑的屋脊上面再抹一层盖头灰,盖头灰可用纸筋灰加适量的烟墨拌匀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