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挡土墙能够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城市河道整治主要的目标是:首先要起到城市防洪的作用;其次要考虑到河道生态环境的问题;第三要考虑的是河道景观与城市景观相协调,满足人们亲水性的要求。像传统浆砌石挡土墙与混凝土挡土墙,它们能够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但它们砌筑成型后,把河水与土人为的分割开,不能形成水土自由交换,日积月累,河水不能自净,到最后成为一条臭水河,为了给河道生态化及换水,各地方政府每年要耗费数亿甚至数十亿资金,而且吃力不讨好;而且石块与混凝土就那么一种颜色,不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不能与周边环境相适应。
生态挡土墙产品的连接是通过两砌块间的现浇混凝土,砌块两侧预留配筋,现场安装时根据坡的高度确定是否需要添加配筋及地锚。生态挡土墙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应用于坡比≥1:0.5的斜坡;高度不受限。坡高小于3m时,采用无钢筋混凝土工艺,坡高为3~10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工艺,坡高10m以上时,采用地锚式钢筋混凝土工艺。
生态挡土墙技术是在借鉴国内外使用多年的成熟的生态边坡挡墙技术,经过多家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的进一步研发、完善、提升,科学创新的将生态砌块、加筋材料、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挡土墙技术体系,使挡土墙自形成自挡土、自排水、自反滤、自卡锁、自定位、整体联锁的柔性干砌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消能、保土、植被等作用,是真正“有生命会呼吸”的挡土墙系统;其结构简明,理念先进,功能全面,安全耐久,施工快捷,造价经济、优势明显;可广泛应用于水利、交通、园林、市政、房地产、学校、公共建筑及其它有生态、景观需要的护坡挡土墙工程。自推出以来,凭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深受国家水利、建设、国土等部委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推广应用,成为了众多设计院院长、总工、工程师及业主心目中首选挡土墙技术,特别是软湿地基区、地震区、填方高大区的挡土墙使用。
挡墙或称生态挡土墙,又称自卡式自排水挡土抗倾多功能生态挡土墙(简称LYD挡墙砌块),是第三代新技术,其特征包括主砌块、底砌块、顶砌块、加筋材料和墙后土体连接构成的加筋复合体,砌块连续错位干砌,形成自挡土、自排水、自反滤、自卡锁、自定位及抗地震、抗倾覆、抗沉降、抗冲刷、整体联锁的柔性结构,无需配置其他反滤、排水、连接棒等耗材设施,自我释放土压力,削弱水压力几乎至零,挡墙孔洞左右上下内外三维互通,曲径通幽,自成一体,形成鱼巢、植栽及人员落水自救的生态孔,有利于空气、水、土壤、动植物形成和谐的“四位一体”生态循环系统,以此全面有效实现河流湖泊堤岸边坡水陆生态化、景观化、人性化的生态环境,达到了“形是有墙胜无墙”的媲美自然境界。
加筋土生态挡土墙结构概念非常古老,始于2500~3000年前巴比伦齿墙(巴比伦塔),我国古长城也是使用了一种机械式加筋土结构,采用了柳条加筋的粘土与砾土混合土,系统的加筋理论由1963年法国科学家维达尔研究整理形成,并迅速在世界各国发展应用,我国于1978年在山西太原开始成功应用这一成熟加筋土技术,至今已建成筋带加筋挡土墙数千座;该技术解决了此前难以解决的超高大挡土墙、软土地基挡土墙、冻土区挡土墙、膨胀土挡土墙等工程难题,加筋土挡土墙技术,被誉为钢筋混凝土技术之后土木行业上最大的成就。如重庆白沙湾加筋土码头,26-33米高挡土墙,自竣工20多年以来经历无数次长江洪峰等洪水考验,并于三峡库区建成了高达57米的世界最高加筋土挡土墙,至今安全稳固。
生态挡土墙技术,结构简明,施工快捷、优势明显;可有效替代其他石笼、生态袋、干砌石、孔隙砼、现浇砼、预制砼、桩板式、自嵌式(插销棒式)等挡土墙;一般先做素混凝土垫层及基座,接着挡墙砌块层层错位干垒,使砌块上下左右卡锚互锁,同层砌块之间留设100-120mm的鱼巢及植栽生态孔,然后回填土方并层层压实至90%以上,让泥土进入砌块侧挡土凹槽生态孔中,铺设满足设计要求的土工格栅,将土工格栅一端卡锚于上下砌块之间,另一端铺入土体中拉紧锚住,再接着砌筑砌块、回填土、铺设土工格栅施工过程,重复循环,直至完成整个挡土墙施工。